从一万五千元吹风机看 Dyson 的品牌之路
引言:一万五千元的吹风机
前阵子,英国家电大厂 Dyson 在日本东京推出了一款极富设计感的吹风机 – Dyson Supersonic。Supersonic 搭载了 Dyson 公司内部最小、最轻、最先进的数位马达V9,是一般马达的八倍效能,并利用气流放大技术,能提高空气压力,产生三倍的气流。不仅如此,Dyson 发现市售的吹风机马达都在出风口后方,再加上主流细长的手把,使得整体重量十分不均匀,在移动吹风机的时候很容易手痠,这样极差的使用体验让 Dyson 决定重新改造吹风机的机构设计,将马达安装在加粗的手把中,让吹风机本体的重心落在手把上,使用者能轻鬆自在的操作吹风机,相当省力。
Dyson为了开发 Supersonic 吹风机,成立了专属的头髮实验室,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与资源,根据官方的资料显示:
这样可怕的成本,只为了设计出一款无与伦比、真正划时代的吹风机,而这就是人称现代爱迪生、英国贾伯斯的 James Dyson。
James Dyson 出生于英国的诺福克,毕业于英国伦敦拜恩消艺术学院,本来攻读艺术但因自身对于设计有着浓烈的兴趣,于是转念工业设计,并获得学位。第一个让他小有名气的设计是一款名为「海上卡车」的高速快艇。这款高速游艇可以乘载 Rover 卡车,且速度可达 50 海浬,在当时是非常傲人的成绩,Dyson 说设计这款游艇的灵感来自于雪橇,他发现运用夹板作为雪橇的材料可以提升滑雪速度,于是将它应用在船上,获得巨大的成功;Dyson 这款海上卡车销售到全国50个国家,且获得设计协会奖及1975年的爱丁堡公爵殿下的特殊奖项。
但真正让 Dyson 享誉国际的是至今历久不衰的 Dyson 吸尘器
Dyson 开始着手进行「无集尘袋」吸尘器的发明,在他一次又一次经历发想、实验、失败的循环后,他发现可以运用离心力的方式来取代原有的吸尘器技术,终于在耗时五年的实验开发,做了5,126 个模型后,完成了第一台「无集尘袋」吸尘器。
Dyson 满心期待地拿着花了他 10 万英镑,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无集尘袋吸尘器到各大电器公司兜售,然而这些公司在经过测试后虽然都非常满意它的吸尘效果,但因考量到每年高达五亿美元的集尘袋市场,他们一一否决了 Dyson 的合作提案。这故事让蜜欧有种亲切的熟悉感,没错!就是企业管理经典中的经典个案 – 柯达,当初柯达虽然是第一间发明出数位相机的公司,然而考量到庞大的傻瓜相机底片市场,柯达决定将数位相机束之高阁;然而后来的故事我们很清楚,柯达走向破产的路。
既然没有人要我的吸尘器,那我乾脆自己卖!Dyson 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,贩卖自己的吸尘器。1992年 Dyson 与四位设计师共同成立公司,公司位子就在自家后院,十年后 Dyson 第一千万台的吸尘器卖出,奠定了吸尘器等于 Dyson 的地位。
Our mission is simple. We solve the problems others seem to ignore.
James Dyson – Chief Engineer
在吸尘器获得巨大成功后, Dyson 持续在其他产品上推陈出新,例如推出「无扇叶风扇」、「空气清净气流倍增器」、「气刀式乾手机」到近期的 Supersonic 吹风机,每个产品除了拥有颠覆过往同类型产品的功能外,外型更是屡屡让人惊豔,说是「家电界的苹果」一点也不为过,这其中的关键在于 James Dyson 不仅是工业设计师,他同时也是通晓机构设计的工程师。
一款产品的功能与外观常常是站在对立的双方,必须有所取捨。漂亮的产品外观,很可能导致功能打折;反之好的产品功能却可能牺牲掉时尚的外表,如何使功能与外观兼具,取决于工业设计师与机构工程师的默契与沟通,但假如这两方是同一个人呢? Dyson 就是依照这样的模式来开发产品,他深切地认为设计师与工程师应密不可分,唯有如此才能做出真正让消费者埋单的产品。
一个品牌的成功,绝非偶然。若非 Dyson 无与伦比的坚持和热忱,就没有今天的吸尘器王国,蜜欧认为品牌的塑造不是靠几个形象广告就能有所效果,唯有从最核心、最基础的产品面出发,才是经营品牌的不二法门,最后不要害怕失败,若没有经历过 5,000 多次的失败模型,怎幺能有今日巨大的成功呢?
Enjoy failure and learn from it. You can never learn from success.
James Dyson
封面图片来源:Dyson 官网